三好教學機制 -- 示範影片。Triple Good: Demo Video


✭ 了解更多關於: 三好教學機制 (Triple Good Instructional Settings) 
此課室架構乃依據青少年發展特性與心理需求而設計,運用正向同儕關係與正向情緒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之動機,創造正向課室氛圍,同時培養學生良好品格。

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實作細節,可聯繫:
contact@gritlabtaiwan.com 或 gritlbataiwan@gmail.com(蔡惠文老師)




三好教學機制 (Triple Good Instructional Settings) (or SAI, Tsai & Cheng, 2018)
是指在教學中聚焦「品格」、「關係」與「情緒」三面向的教學模式。教師善用心理發展特性,養成學生良好品格、人我關係及學習情緒,藉此引發學習動機,達成良好學習成效。
活動設計目標:學生熱烈參與班級課堂討論
適用課堂活動形式:分組合作學習
適用對象:青少年
活動進行方式:[方便起見,容我給個順口溜]
指定號碼1輪流答
不論對錯儘管答
計算次數2有賞罰3
積極投入笑哈哈4
*NOTES:
1. 老師以學期為單位進行3-4人的異質分組(依照特性與成績),但學期間可依實際狀況進行滾動式調整,組內序號乃依據各組員班級號碼順序。老師在班級討論開始前指定各組的組別之星(STAR),每組的那顆星都必須是該組第一個發言的,接續再按號碼輪流,例如,老師說:「今天的小組之星是2號」,討論開始後,每組2號要先代表發言,接續是3號、4號、1號。
2. 學生舉手後,被老師點到發言就算一次發言次數每堂課下課前,老師請各組同學計算全組員於該堂課的發言總次數,並派一代表舉手示意次數。
3. 賞罰部分絕不涉及分數,僅為該堂課發言最少的一個組別要在下堂課唱一首英文歌曲,而歌詞需含括指定範圍內的一個生字。

例如:老師正在進行12課,該組學生要從該課的主要生字裡選定一字找歌曲,而該組同學唱歌時,其他同學須仔細聆聽以找出他們選定的關鍵字,無法聽到關鍵字者的組別會成為下堂課的唱歌組別的候選人(注意:老師隨機抽點三組同學回答,若都沒能給予正確解答,且老師也未能聽出的話,抽到三組與原唱歌組別便須各派一名代表進行猜拳;若老師能猜出,但抽到三組別為能猜出的話,則抽到三組別進行猜拳即可。此原則可促使唱歌組別同學較認真準備,也能促使其他同學專心聆聽)。一堂課以一組唱歌為原則(注意:組別號碼要記錄在黑板右上方以作為提醒),若超過2組以上,請各組派代表進行猜拳,以猜贏的組別作為下堂課的唱歌組別。
4. 小組坐一起,並先完成小組討論後進行,該活動成效最佳。
✭ Learn More About:  

Toward Social Aspirations Instruction (TSAI)

Employing peer influence, TSAI effectively cultivates learners that are engaged in learning and of virtuous character via teamwork.

2018 APS Annual Convention Poster

Citation: 

Tsai, H. W. and Cheng, C. L. (2018). Peer pressure as a motivational enabler for adolescents' class participation: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Social Aspiration-Driven Instruction.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: The 30th APS Annual Convention; 2018 May 24-27; San Francisco, CA, USA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