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需要高深的資訊能力!遠距教學課文解說,WORD一招就可以!

此文要來分享,如何用許多人都熟悉的WORD校閱功能進行遠距教學的課文解說,進入文本前,先來段心得分享 (心得很長,若想直接學WORD那招,請跳過心得)~

〔很長的心得要開始了...〕

全國開始防疫遠距教學的此刻,相信有許多老師早已資訊爆載了吧!各種教學平台與工具,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地撿也撿不完,徹底體現了學海無涯的真諦,也徹底讓許多第一線教師淹沒在資訊技術的茫茫大海中!

回想2008年台灣校園剛剛開始推行資訊融入教學的時候,當時主持相關國科會計畫的郭經華教授以及魏友賢教授就再再提醒,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場域是為讓教學更好,而不是讓教學看起來很炫,資訊科技萬不可喧賓奪主。十多年後的台灣,教師與學生的資訊能力有了驚人的進展,然而最應留心的「反客為尊」現象卻也不惶多讓。

台灣全面線上授課 (同步與非同步) 的這當下,有人說,此次台灣全面線上授課,正是教師們體悟課室教學終將被取代的開端,究竟,未來世界教室裡的老師會被取代嗎?如果教室僅是一個空間,而其中所進行的教學亦僅停留在知識的傳遞,那麼答案恐怕會是肯定的,因為確實已有琳琅滿目的數位媒材與工具如海嘯般席捲而來。但是,正是因為課室教學從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遞,所以便更加確立了課室教師與教學不可被取代的地位,除了知識傳遞,課室裡更忙著進行的其實更(應)是人我關係的建立,因為學生唯有在不斷練習與人建構良好關係的互動過程中,才真正有機會培養良好品格與情商素養,最終得以具備因應未來挑戰的能力,所以,未來世界教室裡的老師會被取代嗎?我相信一個強調人我關係的教學中,那位老師以及那個有人我實際互動的課室無能取代。

話鋒轉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,老師擁有資訊知能重要嗎?是,當然重要,因為有好的工具確實能夠收事半功倍之效,但是在教學中,老師切記別讓資訊科技「喧賓奪主」,帶得暈頭轉向。有人說Technology for technology's sake is meaningless. (中譯為「為了(使用)科技而(用)科技是沒有意義的」),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本是為了讓教學效能更好,但若只是為了融入而融入便完全喪失了其原有價值了。

資訊能力確實應是現在教師的必備知能,畢竟唯有通略知曉才有善加運用的可能,但是老師們,讓教學回到教學的核心,是矣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」,除了能因明白後適切運用科技來輔助授業,更應創造人我互動的良好環境,進以傳道與解惑了

〔遠距課文講解教學這樣做〕

打開WORD後:

STEP 1:  [校閱] > [追蹤修訂] > [檢閱窗格] > [水平檢閱]

結束了,真的就一招。有沒有簡單!


只是,基於經驗,有些相關設定與用法列出供老師們參考

一、預備文本素材

1) 調整大小:設定成水平檢閱後,可以按右下的文件放大/縮小符號,以調整上下視窗,並調整字體大小 (一般螢幕錄影建議:文件縮放130%,文字大小14-16)

2) 加上紙本課文的原行數位置:在相對應處加上數字後,把數字反白後,按[常用] > [字形] > [X2]

3) 去除尺規,讓畫面盡可能乾淨:[檢視] > 清除 [尺規]

4) 去除文法錯字底線,讓畫面乾淨:[檔案] > [選項] > [校訂] > 清除 [自動標記文法錯誤] 與 [拼字檢查時亦檢查文法]

5) 文本重點先上底線,做為老師講解時的提示

6) 重要句型加上方框,做為老師講解時的提示


二、教學進行更順暢的小撇步

1) 快捷鍵:增加註釋[ ctrl + alt + M ];畫底線 [ ctrl + U ];變粗體 [ ctrl + B ]

2) 更改註釋使用者名稱:[校閱] > [追蹤] 右下小箭頭 > [變更使用者名稱] > [一般 ] > 打上你喜歡的 [使用者名稱],例如:英文老師說

3) 關於滑鼠游標的提醒:螢幕錄影時,滑鼠游標可能會不清楚,因此老師進行課程解說時,建議反白講解的地方,可幫助聚焦畫面重點

4) 更換游標:電腦桌面空白處右鍵點一下 > [ 個人化 ] > [ 佈景主題 ] > [ 滑鼠指標設定 ] > [ 指標 ] > [ 瀏覽 ] 找到自己喜歡的指標就可以囉! ([ 使用預設值 ] 就可還原 )


參考影片 (5分18秒處開始為課文文法解說):20210525課文講解:高中英文翰林版L8課文細節文法解說(段1-2) 


〔同場加映:分享螢幕錄影好工具〕

1) OBS: 超級好用,免費又功能強大,可以螢幕錄影+視訊,也可直播,沒有浮水印,但是入門操作需要稍微學一下 (這個影片挺清楚)

2) Google Meet:超級入門,只要打開會議室,按錄影就可以 (互動式了解Google Meet,這裡看;搭配Google Classroom可以看看這影片)

3) Screencastify:可媲美Loom,也是好上手的工具

----

撰文:蔡惠文 (Grit Lab版主,自2000年開始從事英語教學工作、2014年正式踏入心理學的學術殿堂,2018年開始推廣品格教育及強調「好品格」、「好情緒」、「好關係」的「三好教學」,熱愛所有能透過生命影響生命的美好事物。)


Comments